社保基数是什么意思?社保基数有什么用?社保基数怎么调整
一、社保基数是什么意思
社保基数全称为社保缴纳基数,一般是指缴纳者上一年度所有工资收入的月平均值。
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所有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等这些工资性质的收入。通过计算月平均值即可得出本年度该缴纳者的社保缴纳基数。社保基数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进行社保缴纳时的主要依据,往往个人收入越高,社保缴纳基数也就越高。但这并未意味着社保缴纳基数是无限的。
就上海而言,社保缴纳基数存在着上限及下限。就目前所公布的数据而言,社保缴纳基数的上限为百分之三百,下线为百分之百分之六十。
社保缴纳基数通常一年确定一次,一经确定在一年内都不会变化,因此不论缴纳者在一年内收入是否有波动,社保缴纳基数仍旧为上一年度年收入的月平均值。
二、社保基数有什么用
社保缴费基数是按个人工资水平(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60%范围)来确定,超过或低于当地社平工资300%或60%的,按社平工资的300%或60%确定。
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社保基数的高低,决定缴费的高低,基数高,以后养老金待遇也高,成正比的。缴费基数是参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计算依据。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后,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职工缴费基数越高,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医疗费用就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而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瞒报、漏报、少报缴费基数,将直接降低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水平。